綠色,是生命顏色的象征,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高質量發展最動人的底色。近年來,地處天山北坡的昌吉州努力做好治山理水的文章,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光明大道。
用綠色鋪就農業發展底色
12月1日,在昌吉州昌吉市濱湖鎮的新疆朗青畜牧有限公司現代化牛舍中,奶牛正在享用豐盛的“移動營養餐”。
“這可不是普通的牛舍,我們將奶牛糞便干濕分離加工處理成有機肥,用于牧場果蔬種植,形成了循環農業產業鏈?!毙陆是嘈竽劣邢薰緺I銷經理周靚介紹,公司以牧場為依托,不斷延伸綠色產業鏈,形成了集標準化種植養殖生產、乳品加工、農業休閑旅游、科普教育、互聯網營銷等于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型企業。
放眼庭州大地,像新疆朗青畜牧有限公司這樣的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養殖場越來越多。
昌吉州呼圖壁縣有西北規模最大的苗木花卉生產集散基地,被譽為“西部苗都”。苗木種植大戶王新建依托苗木基地綠色清雅的環境建起了七彩林海觀光園,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旅游年收入50萬元左右。
如今,呼圖壁縣苗木產業帶來的生態紅利日益顯現,不僅傳統的苗木花卉生產更上一層樓,以花木觀光、生態休閑、健康養生等為主的旅游、康養產業也蓬勃興起,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鏈。
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在瑪納斯祥云化纖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包包棉短絨經過堿法蒸煮、漂白、脫水、干燥等工藝流程后,變身為高純度的纖維素產品精制棉。今年,這一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擴大產能后,每年可以消化新疆棉短絨產能的1/3,年產精制棉產品12萬噸。
公司總經理鄭永建介紹,企業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累計投資2.2億元,實施廢水Ⅰ級提標改造及堿回收項目、450萬立方米水庫建設,徹底解決了生產尾水排放難達標、蒸煮廢料難處理等問題,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今年,瑪納斯祥云化纖有限公司又投資4000多萬元新建75噸流化床鍋爐,以等量代換、以大代小的方式實施鍋爐替代改造,在節能降耗的同時,助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綠色發展是不斷提高發展質量的必然選擇,昌吉州把綠色發展作為堅守正確發展路徑、培育發展新動能、開辟永續發展新空間的具體載體。
據了解,昌吉州率先啟動實施燃煤鍋爐綜合整治,高位推動6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工作,爭取6047萬元中央資金,建立日推進、周調度工作機制,在全疆率先啟動實施大噸位燃煤鍋爐淘汰替代工作。截至目前,共拆除燃煤鍋爐135臺。
綠色生活折射美好圖景
昌吉州瑪納斯縣廣東地鄉小海子村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初冬的風帶著些許寒意,但來此體驗農家生活的游客卻絡繹不絕。
依托豐富的水產養殖和生態旅游資源優勢,小海子村大力發展“生態+休閑”“紅色+綠色”“有機+富硒”主題旅游產業?,敿{斯縣財政局駐小海子村“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改造民居和庭院,鼓勵有手藝、有意愿的村民發展民宿、漁家樂,從事特色農副產品售賣等,帶動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飯”,不斷享受生態建設帶來的紅利。
西上湖村是吉木薩爾縣北庭鎮水資源最豐富的村之一。由于20世紀90年代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河道水污染嚴重。2016年起,北庭鎮開始著手水資源保護與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通過關停私人電機井,集中清理河道垃圾,集中處理污水、廢棄物等措施,全面進行人居環境整治,改善水環境,保護水資源。
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昌吉州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綠色發展意識日益深入人心,綠色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昌吉州人民正奮力書寫美麗昌吉的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