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勝豐村,一條南北向村級柏油馬路將菱瓏灣分成兩部分,東邊是微風吹皺湖面的千畝蕩,西邊是保留了江南村落原始風貌的白墻黑瓦傳統文化展示區,入口處麟湖八景為主題的農民畫生態文化墻更是引人注意。
“以本地自然景觀為題材的生態文化宣傳墻,讓村民、游客在傳統藝術中感受優美生態環境?!痹蝿儇S村第一書記的彭佳園介紹。
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具有喚醒意識、引領風尚、凝聚共識、精神支撐等作用。近年來,嘉興市不斷厚植、培育、涵養社會生態文化,夯實高質量發展內涵,展現城市新文明。
生態文化墻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冬日的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建林村,暖陽照在干凈整潔的村道上,綠樹掩映、粉墻瓦黛,田園風光如詩如畫。
在建林村口,一幅繪有青山綠水、垃圾分類行為示范的生態文化墻畫格外醒目。村民朱女士望著生態文化墻感嘆:“現在家家戶戶實行垃圾分類,村子越來越美了。共建綠色嘉興,需要每個人努力?!?
生態文化墻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為主題,使人文底蘊、自然文化和生態價值觀念深度融合,引導全民踐行綠色生產生活理念。
“今年,我市培育生態文化墻2500多面,不僅圖文并茂扮靚了街腳村根,更展現了生態環境取得的顯著成效,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培育生態文化墻,努力讓生態文明浸潤百姓生活?!奔闻d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用生態文化墻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引導更多的人關注環保、參與環保,只是嘉興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隅。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下,嘉興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了蝶變躍升。不久前,嘉興市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連續3年實現總得分和排名“雙提升”。城市“顏值”提升前所未有,文明“里子”涵養注入“綠能量”。
頂層設計指引“美麗”共建
“你都好久沒回家吃晚飯了,媽都不知道你去哪了?”聞老太抱怨地說。
“媽,我是在做環保志愿者呢。你瞧瞧我這黃馬甲上寫著啥?”
“民間聞臭師?”聞老太仔細地端詳了一下,念了出來。
“對啊,民間聞臭師?!眱鹤幼院赖卮鸬?。
這段母子對話來自嘉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創作的,以“民間聞臭師”為原型的文學作品《兒子去哪了》。
因生動的故事情節、深刻的生態思想內涵,作品被廣泛傳播,更入選了由中國環境報社承辦的“大地文心”第三屆生態文學優秀作品。
除了嘉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創作文學作品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嘉興市文化館還編排了反映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情景劇《蓮葉何田田》,并組織巡演上百場;嘉興市圖書館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舉辦了近百場視覺藝術作品展覽……在嘉興,許多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細胞”都在積極傳播生態文化,傳遞生態文明理念。
“目前,全市入選國家綠色園區1家,14家企業入選國家綠色工廠,3家企業入選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9家企業18個產品入選國家綠色設計產品?!奔闻d市生態創建辦宣傳處負責人說。
此外,嘉興還創建了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28家、省級綠色學校175家、市級美麗河湖178條、市級綠色家庭每年100戶,評選市級環保小衛士近千人。
機關事業單位組織創作生態文化產品,企業學校爭創綠色單位……嘉興社會各界“美麗”共建的濃厚氛圍得益于頂層設計所帶來的強大內生力。
近年來,嘉興制定了《嘉興市級有關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明確35個市級責任部門130條工作職責,并先后印發了《嘉興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嘉興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十大攻堅行動”方案》等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文件,通過上層制度建設讓生態文明落到實處,讓生態文化遍地開花。
如今,一個政府、企業、人民團體、社會組織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局面,正在嘉興輻射蔓延。
多樣形式帶動環保公眾參與
近年來,嘉興“民間聞臭師”、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守夜人”、秀洲區跨界聯合治水模式等,多次受到中央媒體的報道和點贊。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央媒的關注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嘉興走出了一條在全國獨具特色的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之路?!?
自2016年聯合國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提及“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嘉興模式”后,生態環保公眾參與“嘉興模式”就不斷孕育壯大,從采用“大環保、圓桌會、陪審員、點單式、道歉書、聯動化”等形式方法,擴展到生態環境監督員、環保設施向公眾“云開放”、生態環境知識“掌上學”等載體平臺,公眾活動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和實踐性也不斷提高。
2018年起,嘉興著眼“參與、互動、體驗、實踐”,組織舉辦了市民生態探訪和市民環保論壇,至今已開展525次,參與人數超2.1萬人。2019年,嘉興又策劃啟動了“金嘉平”生態文明實踐聯盟和“兩山”議事堂,討論和解決邊界問題,開創了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發展環?;鶎訁f商新模式。2020年,在此前自愿報名為主的基礎上,嘉興集中招募了一批“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等生態環境監督員,現有民間監督員2500多人,發現和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4800多個。
“從舉辦主題活動到組建環保志愿者隊伍,建立‘群眾、企業、政府共同參與生態環境建設’,是環保公眾參與‘嘉興模式’的初衷?!奔闻d市生態探訪項目負責人劉建成認為,無論是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構建,還是生態文化傳播,最終都是為了形成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自覺行為。
下一步,嘉興將進一步深化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加大生態文化傳播力度,持續激發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熱情,助力生態文明先行示范、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